제목   |  [8/5] 移风易俗赢得群众认同是关键 작성일   |  2022-07-27 조회수   |  7162

移风易俗赢得群众认同是关键

 

 

 

  席地而坐、蹲地用餐,是凉山州彝族群众延续了数百年的习惯。在近日凉山州《关于治理蹲地用餐深化移风易俗的通知》中,这个习惯被当地官方定义为“陋习”。对此,有人认为蹲地用餐是民俗,反对强制性的纠正;'有人则视之为陋习,希望尽快实现改变。

  “几个人一盆汤、一盆肉。没有碗,没有筷子,一人一个勺”,如此饮食习惯,确实存在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塑料盆盛热食有害健康更是常识,无需赘言。

  彝族群众蹲地用餐的习惯,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有些老年人因为长期劳作引发伤病,“驼背、手脚不灵便,上桌很困难”,尊重和迁就老人就成了集体蹲地用餐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在其他民族地区或国家,也有类似席地用餐的习惯,坐着吃还是蹲着吃确实不是文明与否的分界线。

  凉山州各县市为了改变群众蹲地用餐的习惯,做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因为蹲地用餐多出现在红白喜事中,当地政府就在一些村子投资修建了一批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内规划专门承办宴席的地方,配置必需的桌椅板凳和餐具。这种形式新颖的“文化坝子”有利于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餐饮社交礼仪。另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比如自2022年2月以来,昭觉县移风易俗办已做了2026次宣讲会。

  凉山州将治理蹲地用餐作为深化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就在于蹲地用餐的场地和环境,与大众普遍认同的餐饮文明有着不小的差距。

  社会文明建设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一些地区群众的文化和消费观念更是有所滞后。蹲地用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部分群众习惯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所以个别地方就出现了政府“送板凳”“送餐具”到家,而村民拿去卖掉或送人的现象。

  “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只要持之以恒,再悠久的风俗习惯都会根据群众需求而发生变化。蹲地就餐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餐饮社交礼仪的改进很难单兵突进,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同频共振。凉山州移风易俗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关键在于要有更大耐心去包容那些还在坚持传统习俗的群众,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争议中,要仔细甄别哪些是必须改变的,哪些是可以保留或者容忍的,防止移风易俗的简单化、强硬化。

  您生活的地方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生词】

1. 移风易俗 [ yí fēng yì sú ]:改变旧风气、旧习俗。

2. 彝族 [ yí zú ]:(名)我国少数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

3. 陋习 [ lòu xí ]:(名)坏习惯、习俗:陈规~。

4. 赘言 [ zhuì yán ]:说不必要的话。

5. 宴席 [ yàn xí ]:有许多人出席,常常为宴请某人或为纪念某事而举行的酒席。

6. 滞后 [ zhì hòu ]:(动)(事物)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

7. 甄别 [ zhēn bié ]:考核鉴别。审查区分。

 

 

 

 

 

 

 

 

 

 

 

 

 

 

 

 

 

 

 

 

 

 

 

 

 

 

 

 

 

 

 

 

 

 

 

 

 

 

 

 

 

 

 

网址:http://zqb.cyol.com/html/2022-07/13/nw.D110000zgqnb_20220713_2-08.htm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