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还舍不得睡,愈“堕落”愈励志?
夜深人静,一天的工作干完了,连加班的活都干完了,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躺在温暖的床上,我很清楚,现在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睡觉啊!明天还要早起上班的啊!
然而,理智告诉我应该睡,但情感跟我说:“睡什么睡,起来嗨!”脑子里两个小人本有一战,但往往以情感小人的胜利告终。忙活了一天,只有万籁俱寂的睡前时间是属于自己的,睡觉实在是浪费这大好时光。
既然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我的“本我”开始占据上风。别看白天都在研究文学哲学社会学,这会儿我只想刷某宝某东某多多。然后,又点开了阅读App,什么诺奖作品茅奖作品我都略过,我只想看“霸道总裁爱上我”“三生三世只爱你”的爽文。一不留神,说好早睡的11点,已变成了凌晨一两点。完了完了完了,一股内疚之情涌上心头,我终于撇开手机,两眼一闭,沉沉睡去……这样的场景,不能说天天上演,至少也是隔三岔五。
但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醒来,一想到昨晚这种既伤害身体又浪费时间的行为,我就感到无比愧疚,更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于是,那个上午和下午,我都会拥有很高的效率,拒绝一切“摸鱼”行为,似乎是要把失去的辰光追回来。而经过一个白天的励志,到了晚上,会发生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我一度有些惶恐,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循环:堕落——励志——堕落——励志……平均起来看,无碍大局,但作为一个自诩自律的人,我会问自己,怎么就戒不掉睡前的放纵呢?而且,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那些说了晚安关了灯的人,肯定有不少翻个身又点亮手机屏幕幽幽的灯。
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理论支持。这种在“堕落”之后的励志,就像一种“道德补偿行为”,指的是个体做了不道德行为之后,偏爱通过利他性行为来减轻自己在不道德行为后产生的不道德感。
简而言之就是,“堕落”之后更容易励志,愈“堕落”愈励志。当然,熬夜刷个购物网站、看个言情小说,不至于到“不道德”的程度;而第二天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也没有到“利他”的高度,但这种补偿行为的原理,很有道理。
睡前的那点无伤大雅的放松,就像一点辛辣的调味料,为我一本正经的生活增添了一点偶然性和小小的放肆感。
我刷购物网站有时候并不是为了买东西,只是想看看商家能给你推送点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自从今年夏天买了一对仓鼠之后,我现在已经认全了仓鼠的食谱,包括一种坦克虫——据说是仓鼠最爱的“拉丝奶酪”。我刷网文自然也不是为了体验文学的魅力,我就是想看看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粗暴逻辑如何在这里水到渠成。
说出名言“the media is the message”(媒介即讯息)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后来还演绎出一个版本,“the media is the massage”(媒介即按摩)。与我而言,手机媒介在深夜给我的这些,全是按摩。
既然是按摩,那自然是为了放松,而放松完了之后,那自然就该励志了。这么一想,所谓“堕落”,不仅是励志的前奏,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是励志的前提。毕竟古人都说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不过,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传播学上找到了解释这种行为的理论,医学都不会支持我的这种行为,毕竟,熬夜伤身体,黑暗看手机伤眼睛。而熬最深的夜、买最贵的眼霜,经济学也不答应。
但人就是这么矛盾,想早睡又不甘心,想健康又忍不住熬夜,想减肥又吃了蛋糕,想励志又会间歇性“堕落”,“堕落”完了又赶紧找补……而就是这么复杂的我,才是一个完整的我。连鲁迅先生都说了“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过于完美、时刻紧绷的人,不是在欺骗别人,就是在消耗自己,那不是人,是“近妖”。
当然还是要提醒一句,能早睡还是早睡。而且,深夜刷购物网站会有冲动购物的风险,毕竟深夜是人最脆弱的时候。不过关于这一点,我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第二天醒来,回忆一遍昨晚的行为,趁没发货前赶紧退掉。瞧,唯一的漏洞都又被我堵上了。
【生词】
1. 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
2. 隔三岔五 [ gé sān chà wǔ ]:时不时地,没过几天,时常。
3. 自诩 [ zì xǔ ]:自夸。
网址:http://zqb.cyol.com/html/2022-12/15/nw.D110000zgqnb_20221215_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