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1/4] 与“衰老”共处 작성일   |  2022-12-27 조회수   |  12867

与“衰老”共处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申玉琪年轻时出门总能比别人少穿一件毛衣,但如今,他65岁了,坐在马桶上“屁股会冰”。老婆和他同龄,有关节炎,每到冬天疼痛更加频繁。因为疼痛,她洗澡时间不能长,不然站不住。上厕所后,她得扶着旁边的洗衣机,慢慢站起来。

  他们住在上海徐家汇一个房龄超过30年的小区里。在逐渐衰老的日子里,他们刻意减缓行动的速度,来适应衰老。直到去年10月,当社区工作人员说可以对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申玉琪才在生活中抓住了一些牢靠的东西。

  他们改造了卫生间。新装的扶手可以让起身时省不少力气,淋浴凳可以让他们坐着洗澡。原先的浴帘改成了玻璃门,浴室比以前更暖和了;铺上防滑地板后,他们不再担心滑倒了。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国外学者提出并开始研究“适老化改造”,并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推广。上海在2012年提出要“为1000个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室改造服务”。但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说,目前,中国的适老化改造仍处于起步的阶段。

  帮助申玉琪设计改造方案的,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姚栋和他的学生。他们还在杨浦区控江路街道两个老旧小区做过问卷调查、访谈。受访的老人大多和申玉琪一样,住宅面积偏小,居住时间较长,且接近一半老人独居或与配偶居住,中低收入家庭占61%。

  但许多老年人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时,会冒出和申玉琪一样的感慨,“那是我们老人从没想到的,自己也根本想不出来的。”

  老人需要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的需求,往往是在改造过程中慢慢挖掘出来的。许多老人说,家里地面不平,照明不足,卫生间没有扶手支撑。因此,安装扶手,做防滑地面等预防跌倒的项目是他们的重点需求。受到老年人关注的设施,还包括换鞋凳、电热毛巾架、橱柜下拉式储物篮。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劝基金会”)近两年和同济大学合作,资助了适老化改造评估项目。联劝基金会秘书长郑依菁解释,上海老旧小区的橱柜大多装在吊顶上,老人够不到,只好将橱柜闲置,且上海气候潮湿,老旧小区通风差,因此,橱柜下拉式储物篮和电热毛巾架也很受欢迎。

  申玉琪之前并不知道适老化改造是什么。但是社区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告诉他改造有补贴,不用支付费用,他想,“免费的那就搞吧,反正对我没什么损失”,毕竟,“现在老了,摔不起了。”

  申玉琪一家三口,挤在一个面积约3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里。同一栋楼的邻居,有的已经重新装修两次。他家住了30多年都没有装修过,“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老婆和儿子的工资低,大多靠我的退休金。”申玉琪退休前是公交车司机,每个月退休金拿到手,6000多元。

  卫生间是申玉琪唯一选择改造的区域。 “他们问我,卫生间能不能安装扶手,我说,那当然要了,多省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晓婷观察,老人普遍对适老化改造有需求。她在浙江省、陕西省、河南省的农村,面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过问卷调查。她调查了3150名农村老人,其中,19.72%的老年人在一年之内跌倒过,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升高。

  而且对适老化的需求并不只是装扶手。比如,刘晓婷在农村调研发现,和城市老人相比,在农村,加装门磁对老人更加重要——要是连续几天老人不开门,系统会自动报警,防止老人在家里出现事故,无人知晓。而且,进入农村的卫生间大多需要登高几个台阶,对老人很不友好,“老人的家最好不能有台阶,地面必须要平。”

  发放问卷的时候,她发现河南省的调查问卷收回得最快。“我一开始觉得学生不认真,有400多道问题,怎么回收那么快。”刘晓婷后来发现,问卷里提到的辅具,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没用过,也没听过适老化改造这个词,“许多问题都不需要挨个回答。”只有43.08%的农村老人家中,同时有浴室、室内厕所和抽水马桶。

  她的学生在河南商丘看过一个老人,推着一辆铁制的小推车,在路边来回走动。小车的把手是老人的拐杖,小车的座椅是老人的椅子。那是老人自制的适老化辅具。

  “你问农村老人,需不需要适老化改造,他们会说,需要的呀,但没钱!”

  适老化改造的推广,关键问题是钱,以及愿意改造的意识

  适老化改造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重视。2022年2月,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通知印发后,多地开始出台“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政策,补贴力度和措施各不相同,每个社区的指标也不一样。

  刘晓婷曾和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对方告诉她,要完成适老化改造的指标,不仅要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老人,还要说服老人参与适老化改造项目,特别困难。

  上海的适老化改造已开展了10年,姚栋还经常能见到,即便政府补贴数千元,也很难说服老人离家两周,并同意敞开家门让施工队队员入户改造。

  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适老化专职工作人员顾茵主要从事街道老龄工作,适老化改造是其中一部分。她总结了一套工作方法,制作关于适老化改造政策和产品内容的展板,到老年活动室或在小区门口,当面向老人介绍,也会告诉老人周边邻居的改造进展。

  她说,走进社区,和老人面对面交流最有效,那些贴在电视里、墙上的广告,都像“一阵风,过一会儿就结束了”。

  在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广过程中,老年人对于费用的顾虑是一大难题。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印发的《关于本市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通知》,仅有低保老人可免费享受最高3000元的适老化改造“产品包”补贴和相关申请评估服务。为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杨浦区扩大了政策补贴范围,本来只能享受80%或50%补贴的老人,也能享受免费补贴。

  联劝基金会的郑依菁回忆,最初敲开老人房门,介绍适老化改造,绝大多数老人都很惊喜,但一提到钱,老人就很敏感,即使一些老人有自付费用的能力,自付的意愿也不高。

  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说,适老化改造遇到的这个门槛,也是养老行业普遍面对的问题:由政府补贴出来的需求,无法刺激更多老年人为此付费。

  在刘晓婷看来,经济问题抑制了老人对适老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比如,某日本品牌的淋浴凳卖6000元,还有一种“机器人床”能折叠成轮椅,但老人看了却不舍得花钱,“那我再买把轮椅不就行了。”

  而在农村,推广适老化改造面临更大难题。刘晓婷说,农村老年人更希望政府能提高养老金、医保报销待遇,“他们的关注点还轮不到适老化改造。”

  11月,中青报记者走访上海三家陈列了适老化产品的展厅,参观的人极少。在一家日本品牌的展厅里,工作人员说,很少有老年人来展厅参观,来展厅参观和购买的人并不多,老年人即使来了“看了就要跑,说我还没老呢,你让我们弄这些。”

  翟伟江认为,大多能自主生活的老人不服老,有的上海老人一年能买几万元保健品,但到了购买适老产品上就犹豫。“老人觉得,把适老产品放家里,意味着,自己已经迈入老年生活了。”

  对老人来说,能认识并接受自己在慢慢衰老,并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居住环境需要改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顾茵发现,目前社区适老化改造的申请者主要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以及摔过跤或患病的老年人,而60岁至70岁的老年人大多身体健康,觉得自己比较年轻,现在考虑适老化改造还太早。

  适老化改造真正的市场还没有到来

  除了钱,拖住适老化改造推广的,还有许多被忽略的细节。

  同济大学的副教授姚栋关注并研究适老化多年。他发现,许多老人对于改造的目的不明晰,把适老化改造当成了装修。一位老人在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时,让工人“再帮忙刷一遍墙”,还有人误以为买最贵的水龙头就是适老化。

  他解释,住宅适老化改造是物理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双重改造,这些产品不仅适用于老人,也能为与老人同住的其他家庭成员提供方便。

  2021年,姚栋参与起草上海地方标准《住宅无障碍改造技术指南》,但他发现,许多装修公司虽然将适老化改造列入整装项目里,但对适老化的理解也不准确。

  比如,有的装修公司以轮椅回转半径推算老年人居所的尺度。但姚栋说,除非瘫痪在床,大多老人在家里习惯行走,极少用轮椅。因此,这个推算方法不准确,也不专业。

  李志宏也说,目前,适老化改造没有国家级指南和行业标准,各地试点出台的政策考验着当地政府对适老化的理解。“有的地方认为,适老化改造就是装扶手、加凳子,太简单了,那是系统性的问题。”

  如今,一些国家在适老化改造领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 日本超过70%的地方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住宅适老化项目。美国还设计了层次丰富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对低收入老年人群体提供福利支持,基本不收取居民费用;对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低息贷款服务;针对高收入群体另外提供专门项目。

  但是,姚栋说,目前中国仍缺少针对本土的适老化改造适应性研究。

  姚栋发现,影响适老化改造推广的还包括,老年人的房屋产权复杂,要多个家庭成员达成一致,才能接受改造项目,有时子女不同意,有时老人不愿意。在老旧小区做改造,还可能遇到邻居的投诉:装修声音太响了。

  他说,极少老人家庭愿意把家门敞开,如果要做全屋适老化改造,老人必须找地方另住。有时,社区会出钱给老人寻找附近的旅馆过渡,还有的老人选择外出旅游。

  而且,老人选择的产品,只能在政府提供的适老化改造“套餐包”里勾选。姚栋说,目前很难根据不同老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刘晓婷也发现,在实际改造卫生间时,一些农村老人希望家里装一个热水器,但热水器并不在“套餐包”的范围里,不能报销。

  更重要的是,衰老的程度一天天变化,老人的改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刘晓婷举例,当老人突然失能了,或是需要卧床,适老化改造的项目都要随之改变,“适老化还需要个案管理,专业评估。”

  李志宏说,当前缺少专门的第三方机构,能独立于装修公司的,为老人做前期专业评估。郑依菁也说,理想情况下,对老人居家改造的前期评估应该有心理服务机构或社工机构的参与,但目前,大多评估工作由社区引介、装修公司硬件评估为主,缺少专业服务机构的参与。

  这使得老人对改造效果更难满意。一位身高超过一米七的老人说,装修公司安装的马桶安装太低,让她摔了一跤,多次找装修公司投诉,却得不到回应。

  不过,这些困境并不影响这些关注适老化改造的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对未来的判断。

  一个普遍的说法在他们嘴里重复了多次:目前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成长于经济困难的年代,不舍得花钱;再等到“60后”“70后”变老了,这群人积累了一定财富,对老年生活有品质上的需求。

  他们都说,到那时,适老化改造的市场才真正到来。

 

 

 

 

 

 

 

 

 

 

 

 

 

 

 

 

 

 

 

 

 

 

 

 

 

 

 

 

 

 

 

 

 

 

 

 

 

 

 

 

 

 

 

 

 

 

 

 

 

 

 

 

 

 

 

 

 

 

 

 

 

 

 

 

 

 

 

 

 

 

 

 

【生词】

1. 橱柜 [ chú guì ]:盛放食品的柜子。可以做桌子用的矮立柜。

2. 辅具 [ fǔ jù ]:针对人体病态辅助治疗达到康复的一种器具,简称为辅具。

3. 起草 [ qǐ cǎo ]:拟稿;打草稿。

 

 

 

 

 

 

 

 

 

 

 

 

 

 

 

 

 

 

 

 

 

 

 

 

 

 

 

 

 

 

 

 

 

 

 

 

 

 

 

 

 

 

 

 

 

 

 

 

 

 

 

 

 

 

 

 

 

 

 

 

 

 

 

 

 

 

 

 

 

 

 

 

 

 

 

 

 

 

 

 

网址:http://zqb.cyol.com/html/2022-11/30/nw.D110000zgqnb_20221130_1-07.htm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