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1/18] 消费主义浪潮退散,新一轮“平替热”意味什么? 작성일   |  2021-12-27 조회수   |  1983

消费主义浪潮退散,新一轮“平替热”意味什么?

 

 

 

近日,《消费日报》公布了消费领域的五大热词,“平替”一词入选在列。平替”热背后是年轻消费者们充分释放的“性价比为王”情绪,年轻人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埋单,而是更加看重产品的功能性。有数据显示,近六成年轻人表示只把钱花在刚需上。

 

这是一个花样百出的消费时代,也是一个漩涡遍布的消费时代,透过“平替”热,能看到年轻人对理性消费的日益推崇。年轻人对“平替”的选择,值得点赞与鼓励。低效益、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消费主义的产物,牵绊着消费的身心体验,甚至引发“月光”“吃土”乃至负债的后果。选择进行产品价格与实际价值匹配度更高的“平替”消费,是一种对以俭代奢、量入为出型朴素消费的回归,是一种消费观念的沉淀、进步与成熟。对消费主义的背离,于社会和消费者个人而言都是迈出了有益的一步。此外,所谓的大牌“平替”有不少是来自新兴“国货”,年轻人青睐“平替”其实是将更多消费空间释放给民族企业,这样的趋势有利于促进中国品牌的成长。

 

“平替”热给消费主义盛行、电商经济浮躁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与思路,也给商家们敲响了警钟。不论是大牌还是“平替”,想要走得更稳、更久、更远,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与实用性上多下功夫,用高性能赢得越发理性的年轻人们的青睐。若因过度营销而制造出消费焦虑只会适得其反,引发自身的“翻车”。“平价”商家们需谨记,“平价”产品的价格可以“平”,但绝不能存在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有多大的本事挂多大的招牌,别用“平价”去遮掩产品本身的不足。

 

年轻人尝试跳出消费主义的裹挟去反思与审视购物行为,务实地追求性能,节俭地进行选购,是种可喜的变迁。当然,也需要他们在选择“平替”时擦亮眼睛,货比三家,避免“踩雷”。另外,如果有能力,偶尔不选择“平替”、充实高层次消费体验也未尝不可;在特定情况下,该买贵的还得买,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是一种理性。“平替”热的兴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期待更多年轻人能警惕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做“人间清醒”的消费者。

 

 

 

 

 

 

 

 

 

 

 

 

 

 

 

 

 

 

 

 

 

 

 

 

 

 

 

 

 

 

 

 

 

 

 

 

 

 

 

 

 

【生词】

1. 平替 [ píng tì ]:平价替代品。

2. 溢价 [ yì jià ]:提高价格。

3. 埋单 [ mái dān ]:埋单是结账的意思。“埋单”一词由来已久,源于广东话。因为广州的饮食业,以前就有先食后结账的传统做法。从前做生意者年终结算,叫“埋年”;至茶楼酒肆,食毕开单结账,便是“埋单”。

4. 量入为出 [ liàng rù wéi chū ]: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限度。

5. 裹挟 [ guǒ xié ]: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风、流水等)把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

 

 

 

 

 

 

 

 

 

 

 

 

 

 

 

 

 

 

 

 

 

 

 

 

 

 

 

 

 

 

 

 

 

 

网址:http://views.ce.cn/view/ent/202112/27/t20211227_37204714.shtml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