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为什么吃粽子 작성일   |  2020-06-24 조회수   |  3821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为什么吃粽子

 

 

 

 对于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有哪些呢?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为大家解答一番,一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而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但是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由此可见,历史悠久的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按《续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食物,用粽叶包装,是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另一种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说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其实在以前是竹筒装起来的。

 

 

 

 

 

 

 

 

 

 

 

 

【生词】

1. 粽子 [ zòng zi ]:一种食品,用竹叶或苇叶等把糯米包住,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煮熟后食用。我国民间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2. 黄历 [ huáng li ]:历书的旧称。是排列月、日、干支、节气等供查考的书。

3. 枭羹 [ xiāo gēng ]:以枭肉制的羹汤。古代夏至日皇帝制之以赐臣下,寓有除绝邪恶之意。

4. 应节 [ yīng jié ]:适应节令。

5. 迄今为止 [ qì jīn wéi zhǐ ]:指从古至今,是一个时段。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也可表达为至今为止。

6. 弥笃 [ mí dǔ ]:弥,更加;笃,原义有忠实、厚道、坚定、重等众多含义,可以引申为深厚、更加等视语境而异。

7. 寄托 [ jì tuō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哀思。

8. 竹筒 [ zhú tǒng ]:用竹材制作成的盛装液体的器具。

9. 祭奠 [ jì diàn ]: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英灵。

 

 

 

 

 

 

 

 

 

 

 

 

 

 

网址:https://www.d1xz.net/rili/jieri/art304285.aspx

인쇄하기